《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明确了公共建筑能耗主要体现在建筑围护结构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能源消耗方面,要求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系统的能效比,改善照明设备的效率。数据中心建设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的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节能设计的建筑与没有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相比,全年总能耗应减少 50%。
其中,围护结构分担节能率 13%~25%,空调采暖系统分担节能率 16%~20%,照明设备分担节能率 7%~18%。由此可见,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目标要求,节能的潜力和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现行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准则,更多相关知识:http://www.zhengdaole.com。
随着国内外互联网、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数据的处理、交换及存储量也在不断增长,数据中心建设量和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的土地、电、水、材料等资源消耗量及其在社会整体消耗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攀升。同时,数据中心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空置率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如不加以控制,数据中心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将愈演愈烈,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将在几年内超过数据中心建设的自建成本,如果开展IDC业务,需要了解IT设备机房。
2013 年年初,工信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对于数据中心布局及利用自然冷却资源做出了引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7]77 号)要求到 2020 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 PUE 达到 1.4 以下;《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明确要求在绿色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实现技术产品的突破。
工信部 2013 年 5 月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中包含 4 项 IDC 相关标准,分别是《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YD/T 2542—2013)、《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 2543—2013)、《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YD/T 2441—2013)、《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用、能效及排放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YD/T 2442—2013)。
YD/T 2542—2013 规定了数据中心的系统组成,并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编址、服务质量和绿色节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YD/T 2543—2013 定义了数据中心的能效指标,提出了数据中心能耗测量方法,为比较不同数据中心建设的能源效率及数据中心节能水平评级提供了依据。